当前位置:pg电子官方-pg电子竞技平台 > 民族风情 > 客家二月初三民俗:文昌会

客家二月初三民俗:文昌会-pg电子官方

作者:客家阿哥 小米来源:网络2018-12-04

 “文昌”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,即“文昌宫”,是中国境内掌管文籍官禄、声威显赫的大神,曾受到仕人、举子与平民百姓的广泛崇拜。客家人以每年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神诞日,但凡文人、学士、学子及其父母、亲属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,或吟诗作文祝圣,或求文昌帝君现年星君符,或抬文昌帝君塑像巡游,纷纷举行“文昌会”。

客家素以“崇文重教”而著称于世,传统客家地区专门供奉、祭祀文昌神的庙坛原本随处可见,然几经历史变迁,大多都已被毁坏、拆除,但著名的文昌宫、阁、祠、塔仍然大量分布于赣南、闽西,如兴国县城横街潋江书院内文昌宫、连城县莒溪镇璧洲村文昌阁、上杭县蛟洋村文昌阁。

兴国文昌宫建于清乾隆三年。整个建筑雕梁画栋,飞檐翘角,建筑精巧,风格古朴。1929年4月中旬,毛泽东率红四军三纵队从于都来到兴国,就住在书院的崇圣祠内。毛泽东指导成立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,帮助制定了《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》;还制定和颁布了《兴国土地法》;在文昌宫举办了兴国县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,并亲自在训练班讲课。兴国的党员干部陈奇涵、肖华等48人参加了学习。毛泽东率红军离开兴国后,从1930年起潋江书院又成为兴国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。1992年邓小平南巡,专程来到“将军县”拜访了兴国文昌宫。

文昌诞日以学子为主体的“社友”们大肆宴饮之风,在非客家地区也有类似民俗,如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文昌会素性称作“大肉会”。

剑门地方的文昌神俗称“梓潼帝君”,其地位跟皇帝差不多,每年出巡一次。从一地驻跸到另一地称作“行香”。出巡日期确定后,便选出醮主(一人或多人),一般由当地乡绅充当。醮主实际就是会首,其出面征粮化钱,凡是许了愿的,都要报告会首,支持钱粮,所化粮钱用于庙会的开销,醮主杀肥猪做大肉。文昌菩萨行香时,由八人扶轿抬着游村,信男善女尾随其后,村里人见到游行的文昌菩萨都要“漂香”。各家各户提前烧柏枝熏房,如有人、猪、牛、狗、猫等有生育人家,未满月者需要避讳,女人月经期间也要回避。菩萨过村后,等于扫瘟去魔,降下吉祥。每家每户用碗盛米粮,上插焚香,这碗称作“秋香粮”的粮食应交给醮主。菩萨驻跸到哪里,哪里就有会期,由许了愿的户主,自办一席酒菜,用来招待护送菩萨的随行人员。自菩萨出巡期起到回座庙堂,都是会期,主会期为“大肉会”。“大肉会”期间,一次出席50桌,一桌十六碗,四个大肉,每个大肉独盛一碗,四面坠桌,有4公斤重,凡赴宴者,自己带上调料和刀子,用刀子切肉蘸着调料吃,吃半块肉者誉为“强手”。

台湾客家文昌会活动则在文昌祭典之后,又举行“迎圣迹”仪式。古代文人、学子都认为仓颉造字实在不易,以至仓颉造字后天地诸神惊慌、鬼魂哭泣,所以对文章字纸不敢任意污弃。有的更组织成“敬字会”,更有直接称作“文昌会”的,平时派人到各处拾捡字纸,或是制作字纸笼,笼上贴上题有“敬惜字纸”或“珍惜文字”的纸条,让人投置废弃的字纸。到了文昌帝君圣诞这一天,将字纸收集一起,放进字纸炉加以焚烧。焚桡完毕后的纸灰用笼或箩装满,等三献礼过后,便由一群学子抬着,在乐队锣鼓吹声中绕村、绕街一圈,再送到河边或江边倒入水中,让它随水漂流,这就叫做“迎圣迹”。“迎圣迹”可以说是客家文昌帝君圣诞最具特色的一种仪式。

台湾客家至今仍盛行“文昌会”,在传统“文昌会”民俗基础上添加现代生活元素,使二月三“文昌会”这一习俗不但可以继续传承,而且更加生动有趣。

具有现代气息的台湾客家“文昌会”系列民俗活动,其中有两项内容深受年轻一代客家的欢迎。其一,拔“智慧毛”,其二,求“文昌符”、“先师符”。

所谓“智慧毛”,乃是祭祀文昌神的三牲祭品猪毛。参加诞会的客家学子在祭祀完文昌神后,纷纷上前将祭品身上的“智慧毛”拔下来,装入文昌庙给与会学子特意准备的“护身灵符”内,以保佑大小“科考”顺顺利利。“灵符”一般折成三角形随身携带,或藏在银包、手袋之内,也可摆放在书桌上或张贴于书房门楣之上。

“文昌符”、“先师符”是文昌会中最受欢迎的灵符。“文昌符”全称“文昌帝君现年星君符”,“先师符”全称“文昌帝君孔圣先师符”。求“文昌符”、“先师符”之前务必给文昌神虔诚上香、礼拜,然后双手合十,默念或诵读“文昌咒”。

© 2010-2030 fengsuwa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联系pg电子官方 电子邮件联系pg电子官方

  

网站地图